戴丹

作品数:11被引量:1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文化科学绘画艺术实证主义黑格尔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艺术探索》《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收藏与投资》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之“谜”:《鞭笞图》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3年第6期13-21,共9页戴丹 
2023年南京艺术学院教学研究一般课题“国家级一流专业‘美术学’之《外国美术史》课程改革研究”(2023JYYB01)阶段性成果。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创作的《鞭笞图》充满了“谜团”,此画自诞生以来的500多年时间里,与当下在意义上持续发生着关联。自19世纪中叶进入艺术史研究领域以来,隐藏在画面中的许多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关键词: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 《鞭笞图》 意大利文艺复兴 
吴夔的艺术情境逻辑——以1946-1949年间创作的水彩风景画为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2年第3期176-180,共5页戴丹 
南京艺术学院2021年度红色校史研究重点项目《闳约深美,初心恒在——上海美专校友吴夔的艺术生平研究》(NYXS2021001)阶段性成果;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视觉文化视域下的江苏革命题材书画研究》(20YSC003)阶段性成果。
吴夔(1914-1970),著名画家,系上海美专西洋画系1936届知名校友。吴夔的艺术创作成熟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即1946—1949年,工作调往南京后创作的以风景画为主的水彩画、油画和速写是其整个艺术生涯中个人创作思想最为自由,个...
关键词:吴夔 上海美专 风景画 情境逻辑 
埃德加·温德——一位瓦尔堡式学者的智性体系构成被引量:1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0年第1期67-76,I0003,共11页戴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20世纪欧美艺术史学史》(16BA016);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
埃德加·温德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史研究方法,解开了从早期文艺复兴到19世纪欧洲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意义"。1933年协助瓦尔堡图书馆搬迁到英国后,使得以瓦尔堡式研究为中心的德国艺术史传统在英美国家得到传播,改变了英国偏重鉴定的...
关键词:埃德加·温德 文化科学 艺术与无序 艺术史学史 
“摩涅莫辛涅”——阿比·瓦尔堡的一个项目和一座图书馆的变迁被引量:2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年第6期9-20,209,共13页戴丹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20世纪欧美艺术史学史"(16BA016)资助阶段性成果;2016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欧美艺术史学史与方法论研究"(16YSD003)资助阶段性成果
德国艺术史家阿比·瓦尔堡为后世留下了两笔特殊的遗产,其一为《摩涅莫辛涅图集》,其二为瓦尔堡文化科学图书馆。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图集》的概况;第二部分分析了《图集》中较为特别的A、B、C、78和79号图版;第三部分探...
关键词:阿比·瓦尔堡 摩涅莫辛涅图集 瓦尔堡文化科学图书馆 瓦尔堡研究院 艺术史学史 
图画与观念——关于迈克尔·巴克森德尔《意图的模式》的几个问题被引量:3
《艺术探索》2018年第2期61-71,共11页戴丹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20世纪欧美艺术史学史"(16BA016);2016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欧美艺术史学史与方法论研究"(16YSD003)
自20世纪70年代起,欧美艺术史学界针对艺术史的传统研究方法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在这个大背景下,英国艺术史家迈克尔·巴克森德尔于1985年出版了专著《意图的模式》。巴克森德尔通过对古希腊修辞法艺格敷词的分析,指出语言在对图像进行...
关键词:迈克尔·巴克森德尔 艺术史学史 视觉观念 图画风格 
从实证主义到形式分析——维也纳艺术史学派的形成被引量:5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年第4期1-8,共8页戴丹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20世纪欧美艺术史学史"(16BA016);2016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欧美艺术史学史与方法论研究"(16YSD003)阶段性成果
19世纪末维也纳艺术史学派的崛起使得艺术史研究的中心从柏林转移到维也纳。在欧洲艺术史学史发展中,维也纳艺术史学派是一个师承最为紧密,体系最为完备,研究方法最为多元化的学派,其特有的研究方法对当下的艺术史研究仍旧持续产生影响...
关键词:维也纳艺术史学派 实证主义 形式分析 艺术史学史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一项基于词源学的考察被引量:2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年第4期43-47,211,共5页戴丹 
南京艺术学院2014年度校级项目<14-17世纪意大利的视觉艺术及其人文主义传统>(项目批准号XJ2014013)成果之一
人文主义是西方艺术理论中一个核心观念,该观念源自15世纪意大利学者使用的拉丁语/意大利语词"人文主义者"。本文第一部分从词源学上探讨人文主义者一词的起源问题及其在西语语系中的传播,第二部分试图还原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情境中,探究...
关键词:词源学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者 人文研究 修辞术 
《阿尔诺菲尼夫妇像》之——图像学解读
《收藏与投资》2016年第6期116-121,共6页戴丹 
南京艺术学院2014年度校级项目《14-17世纪意大利的视觉艺术及其人文主义传统》(项目批准号:XJ2014013,项目代码:DGDDD5514)阶段性成果
雅克·马里坦(JacquesMaritain)指出,符号与整个知识领域及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它好比物理界的运动,是人类世界的一种普遍工具。
关键词:图像学 解读 人类生活 知识领域  
对“真实”的诠释——关于摄影与绘画的思考被引量:1
《艺术探索》2015年第4期63-66,共4页戴丹 
2014年度南京艺术学院教学研究立项课题"‘摄影观念史’教学改革与实践"(JWDDDSY15)
西方艺术史的发展,可以被看作围绕对"真实"这一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的。文艺复兴时期透视术的发明,为画家客观再现客体提供了技术支持。然而随着18世纪视觉科学和摄影理论的发展以及摄影术的发明,画家开始怀疑透视术,重新思考"真实"的问题...
关键词:真实 摄影 绘画 透视术 视知觉 
从“诗歌与绘画”到“绘画与修辞”——艺术史研究中一种范式的转变被引量:1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4年第3期22-28,187,共7页戴丹 
语词与图像的关系是西方艺术史研究中的一个老话题,传统研究通常都集中于"诗如画"。到了二十世纪,包括恩斯特·库尔提斯、卡尔·博林斯基和约翰·斯宾塞等学者对这一话题的探讨转向了对绘画与修辞关系的研究。约翰·斯宾塞于1957年提出...
关键词:诗歌 绘画 修辞 迈克尔·巴克森德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