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可塑性与道德榜样的塑造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沈大光[1] 

机构地区:[1]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出  处:《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25-31,共7页Journal of Chinese Youth Social Science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依法治国进程中人的非理性因素研究"(课题编号:15YJA7100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道德榜样对社会道德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高度文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需要对道德榜样的塑造。2017年4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来。"青年的可塑性很强,道德榜样塑造是社会外部塑造和个体内部塑造的有机统一,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贯通。目前,青年在道德榜样塑造方面存在着榜样分辨时的困惑、道德榜样认知上的片面、道德榜样塑造中的懒惰等问题。当代青年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主体,也是社会未来道德榜样塑造的引领者和主力军,应通过确立榜样目标、注重青年的欲求教育,维护榜样情结、注重青年的情感教育,树立榜样信念、注重青年的挫折教育等,以培养其道德榜样塑造能力。

关 键 词:青年 可塑性 道德榜样 引领者 

分 类 号:D432.6[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