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的抒情传统”说之得失——兼谈考量中国文学传统的标准与方法问题  被引量:20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春青[1]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出  处:《文学评论》2017年第4期51-60,共10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文化精神的文学表征"(项目批准号:16JJD75000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国"抒情传统说"是海外华裔学者陈世骧、高友工等学人提出并加以论证的一种关于中国文学特质的观点。此说提出四十多年来在海内外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响应者甚众,但也有一些批评乃至否定的声音。"抒情传统说"虽然也提出了不少颇具启发意义的见解,但总体上看却存在着一种"具体性误置"的形而上学倾向,其目的本来是要彰显中国文学的特质,结果却反而遮蔽了中国文学自身的种种独特性与复杂性。或许只有历史化、语境化的研究路径可以避免重蹈这种概念形而上学的覆辙。"抒情传统说"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学术观点的问题,它涉及到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中国文学传统乃至整个中国文化传统的问题,涉及到文学研究乃至整个文化学术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自然也就涉及到学术研究中如何处理"古"与"今"、"中"与"西"的关系问题,所以有必要引起广泛注意,展开深入讨论。

关 键 词:抒情传统 抒情美典 具体性误置 历史化 语境化 

分 类 号:I20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