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取保候审“社会危险性”条件的司法认定  被引量: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郭烁[1] 

机构地区:[1]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北京100044

出  处:《学习与探索》2017年第9期63-71,共9页Study & Exploration

基  金: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参与刑讯人员民事侵权责任问题研究"(16CFX030)

摘  要:取保候审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羁押性刑事强制措施,是中国刑事诉讼程序中,与无罪推定原则、人权保障理念关系最为密切的"制度设计"之一。现行《刑事诉讼法》取保候审适用条件中"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理解与认定问题,是正确把握取保候审制度的关键所在,也是影响取保候审适用率的重要因素。从立法层面来看,"社会危险性"标准的认定存在局限性。实证研究表明,"社会危险性"的司法认定是一个系统分析、综合考量的认证过程,有一定的逻辑法则可循。在现行取保候审制度的框架下,利用风险评估理论和统计学方法,构建"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机制具有可行性,能够实现取保候审适用条件的相对标准化与客观化。

关 键 词:非羁押 取保候审 社会危险性 量化评估机制 

分 类 号:D925.2[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