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范畴探微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梁晓萍[1,2] 

机构地区:[1]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 [2]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艺研究》2017年第10期67-74,共8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金代文物与金代文学研究"(批准号:11A ZW0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古典戏曲品评观念研究"(批准号:12YJC760043)成果

摘  要:"妙"是中国古典美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审美范畴,处于审美范畴大厦的第一层级。这缘于其与《老子》之"道"的根性联系;"妙"侧重连接和体现的是"道"之"无"的一面。从道家的哲学之思到秦汉时期侧重官能感受的感性审美之妙,从魏晋时期人、艺品评的理性积淀之妙,到唐宋之妙的不断丰富与元明清妙美的不断变奏,"妙"在吞吐通变中完成自身的拓界与深化,并最终被提升为中华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妙"在当代文艺理论与美学领域明显气场不够,此等境遇与其含义相对模糊,难以满足当代人文科学研究系统化、清晰化的追求有关,亦与近代以来相关研究比较薄弱的现实情形有关。但"妙"并未实质性地消逝,"妙"范畴所包含的"自然而然"等审美意蕴依然体现在当代国人的审美活动中。

关 键 词:当代文艺理论 审美范畴 人文科学研究 审美意蕴 审美活动 清晰化 通变 清妙 中国古典美学 气场 

分 类 号:I01[文学—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