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方言的社会意义分析——以《卖花女》改编电影《窈窕淑女》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任欢[1] 

机构地区:[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

出  处:《考试周刊》2017年第39期37-38,共2页

摘  要:《卖花女》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的经典作品,这部戏剧作品曾在1938年就被翻拍成黑白电影,并先后的被改编成歌剧、音乐剧等形式表现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本篇以1956年奥黛丽赫本主演的这一版本的电影为切入点,不涉及这部经典戏剧本身的文学赏析,只是对剧中的英语方言这一剧情的元素进行分析,并探索英语方言的社会意义,和世界上大多数的语言一样,英语也是存在方言的,无论是英国、美国、澳大利亚还是其他的英语国家,在发音拼写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地域差异,并简单分析方言的产生与变化,帮助英语学习者加深对英语的了解和研究。

关 键 词:英语方言 社会意义 《卖花女》 

分 类 号:J905[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