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社会治理责任主体的塑造及辩证——基于义利互动取向模式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冬利[1] 蒋舟 

机构地区:[1]华南理工大学,广州510275 [2]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广州510275

出  处:《理论导刊》2017年第12期68-74,共7页Journal of Socialist Theory Guide

基  金: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大陆与港台高校学术思想互动影响研究--以H大学为例"(16JDSZ3054)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义利之辨"贯穿儒家思想的始终,也影响着传统中国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义利内在的统一性,包涵了义规范利、利存于义的逻辑论证。传统中国社会治理义利互动的取向模式可以划分为重义轻利、义利双行、重利轻义和义利俱轻四种模式,在四种义利互动取向模式的博弈与整合过程中,儒家"以义统利"的互动整合模式成为主流取向。回顾和认识传统中国社会治理"以义统利"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是今天构建一种既讲义利统一与义利并重,又讲以义制利、见利思义的伦理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也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借鉴。

关 键 词:“义利之辩” “以义统利” 社会治理 儒家 价值观 

分 类 号:B220.5[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