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 [2]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1
出 处:《教育学术月刊》2017年第12期48-56,共9页Education Research Monthly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高校创新能力国际比较研究”(编号:AIA120003)
摘 要:我国经济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有效解决政治进步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物质丰富和精神发展等诸多矛盾,必须倚重创新人才的培养。我国高等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备受各界关注。文章采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等理科本科改革"课题所收集的85所院校4万余大学生自评问卷数据,分析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变化程度,微观、中观和宏观不同层级教育环境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研究型和非研究型院校之间的差异。分析发现: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大学期间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这与前期专家调研的结论并不一致。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等非认知特征与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强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表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是心智模式的不断超越。不同类型的教学行为、科研参与和课外实践、课程设置体系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在不同程度上积极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但是影响程度和方式在研究型和非研究型院校中呈现出不同的图景。因此,研究性程度不同的高校需要根据各自学生群体特征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1.16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