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顾明栋[1]
出 处:《学术研究》2018年第2期150-162,共13页Academic Research
摘 要:中国诗歌源远流长,有关诗歌的诗话、词话和评点注疏也有两千多年历史,形成了有别于西方文论,颇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诗学。在中国古典诗论中,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上承中国古代诗话,下接西方现代诗学,对中国人诗歌创作、阅读和欣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王国维作为古代文论的最后一人和现代文论的第一人,仍然跨在传统诗话和现代诗学的门槛之上,其诗歌理论仍然带有传统文论感悟性评点和印象式批评的特征,尚未触及古典诗歌的深层机制。沿着王国维开辟的道路,探索中国诗歌的语言媒介、形式结构和诗歌话语的意指表现机制,可以尝试建立反映中国诗歌特征的诗学。中国诗歌的诗学存在于诗篇之中,因此,选取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从现代诗学的视角分析这些诗歌的深层结构,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诗学的鲜明特色与古汉语的意指机制相关,古诗的文言媒介、意指机制和再现形式决定了中国传统的开放性创作、开放性阅读、开放性欣赏。古典诗学的两个观念——"意在言外"和"不尽之义",是对古诗鲜明的开放性特征的高度概括,因此,完全有理由说,中国古代的诗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开放性诗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