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后现代策略的“非虚构书写”——误解、边界及其一般性理论定位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贺昌盛[1] 

机构地区:[1]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05

出  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97-104,共8页Fujian Tribune

摘  要:"非虚构书写"不能简单被理解为"纪实性书写"的代名词。"非虚构"创作的兴起有其特定的后现代背景,它其实是对现代性推进过程中形成并逐步被"定型化"了的"现代书写典范"的一次有意识的挑战。"非虚构书写"以其同步的即时性、事件及人物演进的多重可能性,以及在"书写"活动的召唤之下"本真自我"的现身"在场",与传统的现代"纪实"书写形态划分出了明确的界限,进而使其自身成为了后现代书写的一种全新的文类。

关 键 词:文学 书写 典范 非虚构 

分 类 号:I0[文学—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