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指引到审美教化:朱熹《论语》诠释的二维向度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春强[1]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出  处:《理论月刊》2018年第4期69-76,共8页Theory Monthl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论语>诠释史论"(16AZX009);江苏省教育厅2016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论语>文学类诠解文献辑录与研究"(2016SJD750026)

摘  要:朱熹不仅光大了融贯古今、汇聚群英的理学体系,而且超越了单纯围绕理气心性展开德行教化的传统路径。朱熹对《论语》文本中的文学、美学要素时时留意、处处体察,以一位阐幽探赜的文学指引者或者是一位审美教化者的视角,时不时地运用文学直觉、美学之思解悟夫子之言。前者包括循序渐进、晓其文势,熟读玩味、得其语脉,可概括为"文学指引";后者包括浃洽不分、身心体认,涵泳优游、贵在境界,可概括为"审美教化"。从"文学指引"到"审美教化",这一转化无疑包含着一种"跳跃"——从文学致知层面到道德审美层面的跳跃。朱熹确是一位高明的促使士大夫阶层为寻求精神超越与心灵自由而走向自我生成、自我充实、自我完满的"审美教化大师"。朱熹的《论语》诠释无疑为我们今天在文学、美学层面传承、创新以儒家为主干的德行教化传统提供了宝贵的诠释经验。

关 键 词:文势语脉 浃洽涵泳 审美教化 

分 类 号:B244.7[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