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郑增乐[1]
机构地区:[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芒种(下半月)》2018年第5期67-70,共4页
摘 要:作为文学形象的武松早在宋代话本中就已出现,《水浒传》中的武松更是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其英雄与反英雄特质集于一身的性格也成为武松特征的标杆。在现代文学时代,武松的形象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含义和功能,欧阳予倩把焦点聚集在武松的"卫道"上,作为潘金莲的反衬,以此来宣扬自由婚姻和女性解放。影视形象中武松依然不离现代文学"人"的传统。武松形象的演变路径基本可以总结为痞气逐渐消解,儒化倾向明显;暴力因素隐退,情感的流露更多。同时,从古今武松的对比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代小说与现当代小说的差别。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