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谢雪梅[1]
机构地区:[1]云南大学文学院
出 处:《学术论坛》2018年第2期14-20,共7页Academic Forum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西方前沿文论研究"(14ZDB08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随着后人类时代的来临,机器人写诗、写小说已经成为客观存在的一种事实。机器人写诗是以逻辑的观念意象替代诗歌的隐喻意象,写小说则匮乏细节的刻画与修辞,机器人文学因此在完美的技术上置换文学的深度语言成为平面化的语言。机器人文学同时伴随图像、媒介、新闻、数字的非语言的蔓延之势,再度加剧文学的语言危机,严肃文学的全盛时代似乎正在宣告终结。机器人文学已然成为后人文主义的一种表象,人类全盘否定机器人文学并非明智之举。机器人文学之于文学的现实意义在于:并非所有的诗人与作家都是真正的诗人与作家,只有发扬"毕达哥拉斯文体"精神的诗人、作家才可能成为真正的诗人、作家。若是人的文学在本质上复活语言的原初隐喻力量,文学的审美世界即会如花绽放。进而言之,诗人、作家的真正使命是在创造作品、创造美的过程之中延续人性的神圣传统,人的文学才能籍此超越机器人文学与"文学终结"的世纪悲剧,成就后人类时代的文学新纪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