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雪梅

作品数:17被引量:3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追忆似水年华》现象学乌托邦寓言《二十四诗品》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华女子学院学报》《中国文化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学的新危机——机器人文学的挑战与后人类时代文学新纪元被引量:14
《学术论坛》2018年第2期14-20,共7页谢雪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西方前沿文论研究"(14ZDB087)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后人类时代的来临,机器人写诗、写小说已经成为客观存在的一种事实。机器人写诗是以逻辑的观念意象替代诗歌的隐喻意象,写小说则匮乏细节的刻画与修辞,机器人文学因此在完美的技术上置换文学的深度语言成为平面化的语言。机器人文...
关键词:后人类 机器人文学 人的文学 语言哲学 后人文主义 人工智能 
《金色笔记》的色彩寓言与性别政治被引量:1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87-91,共5页谢雪梅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是20世纪女性主义小说的一座里程碑。《金色笔记》由自由女性与五色笔记两个平行延伸的故事板块构成,莱辛以非比寻常的眼界审视20世纪50年代的性别症候。莱辛笔下的自由女性是包容反讽的性...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 《金色笔记》 自由女性 分裂 性别政治 
《失忆的年代》的复调式独白、修辞与寓言
《东吴学术》2016年第6期75-78,93,共5页谢雪梅 
瑞典当代作家谢尔·埃斯普马克的《失忆的年代》是后现代小说的一部力作,这部小说是由七个人物的七篇独白组成,有着类似《人间喜剧》的故事结构。七篇独白展示后现代小说的独特的意识流写作,其中的修辞学实现与现代意识流小说《追忆似...
关键词:《失忆的年代》 独白 失忆 道德责任 
当代女性文学研究关键词及其反思被引量:3
《中国文化研究》2016年第1期63-71,共9页谢雪梅 
中国女性文学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呈现危机意识,研究者立足方法论的反思,重新定位女性文学研究学科建设。本文将方法论的反思切进关键词层面的反思,包含三组关键词的梳理:"女性意识"与"性别意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女性文学"与"男性文学...
关键词:女性意识 性别意识 女性文学 男性文学 古代女性文学 现代女性文学 
身体叙事的政治美学维度——电影《色,戒》与《黑皮书》的比较研究
《叙事(中国版)》2015年第1期196-203,共8页谢雪梅 
当代电影《色,戒》与《黑皮书》演绎的都是革命者色诱敌人的故事,《黑皮书》被称为欧洲版《色,戒》,色情的身体成为叙述政治的基本形式。两部影片因为身体经验所叙述的色诱者与被色诱者之间的审美距离存在与否,形成正负两极的审美效应,...
关键词:《色 戒》 《黑皮书》 身体叙事 审美正义 
女性文学研究的多元化拓展与本土化进程——中国女性文学第12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职大学报》2015年第6期117-121,共5页谢雪梅 
中国女性文学研究本是嫁接西学的新生学术产物,进入21世纪以来呈现进一步的深化发展的格局,日渐走向学术反思的成熟阶段。7月19至20日,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职大学报》主办,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南开大学文学院、上海...
关键词:女性文学研究 中国女性文学 本土化进程 大学报 文学传统 张爱玲研究 当代女性文学 西方女性 西方女权主义 性别意识 
《恶之花》与《麦克白》的象征世界被引量:1
《滨州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101-103,共3页谢雪梅 
17世纪的悲剧《麦克白》揭示潜伏于人类灵魂深处的罪恶意识,19世纪的诗集《恶之花》完美地延续《麦克白》确立的恶之世界,同时又是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将文学推向现代进程的神性宣言。《恶之花》与《麦克白》在恶之世界的象征之林中演...
关键词:《恶之花》 《麦克白》 恶之世界 象征之林 救赎之美 
两个世界的诗性对抗——《呼啸山庄》的主题研究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7期36-40,共5页谢雪梅 
现实世界的沉淀重重包裹生命的事实,遮蔽生活世界的真实面目,乃至误读生活经验成为生命本体。生活世界在重重的遮蔽之中丧失呈现本体的现实可能,而本体的显露则意味生活经验的澄清还原,并注定超越现实世界的庸常形式。《呼啸山庄》的主...
关键词:《呼啸山庄》 荒原意识 荒原世界 现实世界 
《哈姆莱特》的宗教伦理:仁慈的杀戮被引量:1
《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第4期129-131,共3页谢雪梅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YB201138);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9Y0011);云南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09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哈姆莱特》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为经典的戏剧,但是其中深奥微妙的意义未必为人知晓。哈姆莱特王子在复仇的过程中犹豫不决牺牲无辜,因为哈姆莱特的复仇动机并非复仇本身,而是引导作恶之人赎罪,从而救赎罪恶的意志,走向如同基督的死亡命运...
关键词:《哈姆莱特》 复仇 基督教 赎罪 救赎 
海伦与潘金莲的红颜命运——兼论中西方文学中女性角色的政治身份
《职大学报》2011年第2期9-12,16,共5页谢雪梅 
海伦与潘金莲是中西方文学中的红颜角色。海伦象征的女性美成为永恒的偶像,表征着古希腊民主政治传统的美学逻辑。潘金莲象征的女性美成为消费的物品,表征着古代中国集权政治传统的美学效应。这样的对比可以引申思考中西方文学中女性角...
关键词:海伦 潘金莲 女性美 偶像 物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