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研究四十年回顾、反思与再认识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吴昊龙 

机构地区:[1]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

出  处:《文学教育》2018年第17期28-30,共3页Literature Education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翻译学理论不断传入我国,带来了我国翻译学研究范式的几次转变,即"语言学转向"、"文化转向"和"社会学转向".在诸多翻译派系中,德国翻译目的论因其对中国翻译现象解释的适宜性而备受我国译界的普遍认可并对我国翻译研究范式的改变产生了影响.四十年来,目的论研究在我国经历了从"认识"到"认可",从"质疑"到"反思"到"再认识"的过程.本文以目的论的接受史为例考察四十年来我国翻译学研究范式的演变历程并发现,不同的翻译研究范式之间往往并没有一方压倒另一方,取代另一方的趋势,而是彼此共存共生,并由此预见未来翻译学研究多种研究范式并存的趋势.

关 键 词:目的论 研究范式 误读反思 文化学 社会学 

分 类 号:H315.9[语言文字—英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