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不谐音”的心理分析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郑娟[1] 

机构地区:[1]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广州510050

出  处:《中小学德育》2018年第8期67-68,共2页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摘  要:[案例描述] 一次考试后,小颖爸爸留言道: “老师,卷子上有对文言文加点词的注释:(1)儿女:准确注释是子侄辈的年青一代,孩子回答是“年青一代”,没有突出“子侄辈”;(2)欣然:准确注释是:高兴的样子,孩子回答是“高兴地”,于文中是通顺的,但没有译出“然”字。改卷结果是全扣4分,这似有不妥。当然从严要求无可厚非,但不至于一点分都不给。这倒没有纠缠分数的意思,毕竟这是游戏规则,我们关心的是这样判分折射出什么样的信号,是初中阶段更精细化的要求,亦或是严格按照八股文标准来评分。个人意见,当否供参考。”

关 键 词:心理分析 谐音 游戏规则 注释 精细化 孩子 留言 

分 类 号:G636[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