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的审美实践:造像量度作为审美评价的社会过程  被引量:1

The Aesthetic Practice of Thangka:The Image Measurement as a Social Process of Aesthetic Evaluatio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冬梅[1,2] 

机构地区:[1]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2]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在站博士后650500

出  处:《民族艺术》2018年第4期94-103,共10页National Art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藏传佛教造像量度理论与实践研究”(14XZJ021)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藏传佛教造像量度是一种本土的美学观。依据文本阐释其审美法则与象征是传统的研究路径,却反映出民族美学的静态模式。美学的实践观则是主张还原到文化价值体系中,关注造像量度的审美评价及其表述的社会过程。在教学与创作时,审美活动常作为一项个体行为而存在。而在大型唐卡展览与比赛中,审美评价则可被视为一个社会过程加以考察。在这些唐卡专业评审中,造像量度独特的造型语言成为藏族唐卡画师自我确认的形式,佛教教义与造像量度的准确与否成为审美评价的前提。并且,在视觉效果背后,画师的修养与绘制过程的虔诚心也成为判断唐卡价值的重要维度。

关 键 词:唐卡 藏传佛教造像量度 审美实践 审美评价 美学实践观 

分 类 号:J196[艺术—艺术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