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秋零[1,2]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2]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出 处:《宗教与哲学》2018年第1期15-26,共12页Religion and Philosophy
摘 要:"幸福"概念在康德哲学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康德把"幸福"理解为习惯性的感性欲望,即偏好在广度、深度和绵延上的满足,同时幸福又取决于人在同类中所拥有的优势,因而谋求幸福靠的是能够认识自然且改造自然,并在同类中竞争以谋取优势的理论理性。建立在自爱基础上的对幸福的追求促进了理性的发展,造就了文化,但不能造成道德。道德以自由为存在根据,不能以幸福为目的,但并不排斥对幸福的追求。建立在自由之上的德性与建立在自然之上的德性的二论背反使康德最终提出了上帝存在这个实践理性的公设来保证德福的结合。但是,上帝所保证的幸福还是康德所理解的幸福吗?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