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晔
机构地区:[1]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出 处:《美与时代(美学)(下)》2018年第9期131-133,共3页Aesthetics
摘 要:杨德昌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反映了他对"社会杀人"的不满并以儒者的立场对此批判——社会让理想主义青年死亡,环境让父子身份错位。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舍身取义"中的矛盾——杀人的刀,究竟应刺向哪里?"功利"的社会是儒家"现世"的体现,"舍身取义"、怀揣理想又是儒者的精神所在,杨德昌并未在电影中告诉我们两者应如何调和而"不越矩"。
关 键 词:杨德昌 台湾新电影 儒者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8.5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