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过去、现在与转型(1949—2018)——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关秦川[1] 

机构地区:[1]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611756

出  处:《生产力研究》2018年第9期114-118,共5页Productivity Research

基  金: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一般课题("中国高校后勤改革史"研究)(YBKT2017043)

摘  要: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自1999年起步并持续至今已近20年,改革取得初步良好成效,为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稳固基础。不过,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迈入纵深层次的同时亦进入瓶颈期,陷入停滞不前的局面,部分地区的社会化改革甚至呈倒退态势。文章对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后勤的管理模式进行阶段化梳理,将其分为高度计划管理模式(1949—1984)、有计划的自主管理模式(1985—1998)以及深化改革模式(1999年至今),并采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各个阶段的后勤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文章认为,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演变历程实质是政府与高校对于后勤资源产权权利的不同比例的分配历程。通过立法明晰高校后勤资源的产权主体及其权利、义务关系,是高校后勤管理模式进一步转型的逻辑前提。

关 键 词:高校 后勤管理模式 转型 新制度经济学 

分 类 号:G647[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