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解“活动伪主体”:从儿童行为走向儿童心理的应然诉求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卞小利[1] 潘磊[1] 

机构地区:[1]江苏省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出  处:《辽宁教育》2018年第11期34-36,共3页

摘  要:活动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与学的基本形式,品德的养成也是在活动中完成的。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活动伪主体"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活动仅停留在行为层面而不能触及儿童的心理。因此,消解"活动伪主体"是从儿童行为走向儿童心理的应然诉求。实践表明,消解"活动伪主体"要求活动须促进情感内化、把握活动对象行为特征、基于经验升华经验、追求实效的德育。

关 键 词:活动伪主体 儿童心理 情感内化 内在需求 升华经验 

分 类 号:G623.1[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