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负行为,这些原因和干预方法您知道吗?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思硕 

机构地区:[1]山东省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出  处:《师资建设(双月刊)》2017年第5期68-70,共3页

摘  要:近些年,校园欺负案件频频见诸报端,校园欺负现象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校园欺负行为的分析,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了解青少年欺负行为背后的影响因素,对广大学校、教师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遏制校园欺负行为有积极的借鉴作用。一、校园欺负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一)学生的人格特点影响欺负行为的发生无论是欺负者还是受欺负者,他们在人格上都呈现出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Olweus将受欺者分为被动型受欺负者和攻击型受欺负者。被动型受欺负者自我认同感比较低,性格内向,自尊心较脆弱,对外界的刺激往往比较敏感;攻击型受欺负者在人格特质上往往过度活跃,他们性情暴躁、易激动,喜欢挖苦别人。

关 键 词:校园欺负行为 受欺负者 原因 人格特点 教育工作者 自我认同感 热点话题 社会关注 

分 类 号:G446[哲学宗教—心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