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邵杰[1]
出 处:《湖北社会科学》2017年第11期113-118,共6页Hubei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诗经>地理文献整理与研究"(16CZW014)
摘 要:《关雎》中"君子"应属大夫或士阶层,结合《诗经》中"君子"情形,可知"君子"此指已有脱离具体人物而泛指的趋势;"淑女"之阶层身份应与"君子"相应。二者都属以道德内涵为标识的群体性指涉,而非实指个体。二者的匹配,是在昭示特定阶层内男女以道德品行为基准的情感选择模式,具有"范本"意义。《关雎》的原初性质,应是"天生"的仪式乐歌,用以指导垂范。寻绎载籍,其乐曲结构应较为丰富,在不同的礼仪场合,可用不同的乐器来演奏、歌唱,甚或与其他乐歌合奏。施用于多种礼制,说明其表演为当时各个阶层所广泛接受,属于当时流行文化的重要代表。《诗》首《关雎》,应与其强大的文化影响力有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