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知与行》2018年第2期139-144,共6页Cognition and Practice
基 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境域性主体与伦理"(17ZXD257)
摘 要:道德哲学是当代哲学的热点,无论当代中国哲学还是当代西方哲学都给予其高度关注。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代中国道德哲学与当代西方道德哲学之间的融合便成了当代哲学必要的研究任务。而以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唐君毅和当代西方道德哲学的代表人物查尔斯·泰勒为例,分析他们的道德哲学中的基本概念、方法以及现实效用与现象学的基本理论的相通之处即可作为该研究的切入点。唐君毅先生以"性""天命"作为其道德哲学的根基。从现象学的角度看,"性""天命",相当于现象学意义上的"境域"。以此为例,可以分析得出,以儒家传统为代表的当代中国道德哲学在其本体论层面是与现象学会通的,这也相应地决定了其在方法论等层面上是与现象学会通的。当代西方道德哲学代表人物查尔斯·泰勒则是以"至善"作为其道德哲学的核心概念。至善,是包含着差别性的"一",而现象学意义上的"境域"作为绝对的客观性,本身就包含着差别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泰勒意义上的"至善"也是与现象学意义上的"境域"会通的。这种会通决定了查尔斯·泰勒的道德哲学在对教化、榜样、荣誉以及权利的理解上有了与现象学会通的可能、甚至是必然,而这种会通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当代西方道德哲学的现象学内核。由此可见,当代中国道德哲学和当代西方道德哲学都在本体论、方法论等诸个层面与现象学会通。这表明当代中西道德哲学可以以现象学为枢纽会通在一起。也就是说,以现象学为枢纽,有望将当代中国道德哲学与当代西方道德哲学融合在一起。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