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兰慧(译) 邵建忠(校) Aaron J.Cowieson Franz F.Roos
出 处:《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8年第1期65-67,共3页Animal Science Abroad-Pigs and Poultry
摘 要:外源性蛋白酶在过去15~20年中已经成为商用混合酶制剂的一部分,但仅在过去5~10年内才作为单一组分的商用酶——蛋白酶——上市。作为混合酶制剂的组成成分(通常还含有各种碳水化合物酶或糖酶和/或植酸酶),很难将各个组分成分的贡献分开,同时每一种成分的功效具有隐性的价值而不是明确的价值。然而,单一组分酶制剂的攻效可以在不同的生产和营养条件下轻松地测定,并且它们与其他酶的互补性也很容易描述清楚。非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外源性蛋白酶的动机是在保持动物生产性能的前提下显著降低饲料成本。这一目标通常是用给最低成本配方中的酶提供的营养基质替换日粮中昂贵的蛋白质/氨基酸源来实现的。最近的重点已经从这种经典的方法转向为蛋白酶应用中的所谓"额外蛋白(extra-proteinaceous)"效应,包括环境效益、垫料管理、肠道恢复力、均匀性和微生物稳定性。虽然这些"次要"效应可能并不是动物生产使用蛋白酶的主要动机,但它们越来越明显,且需要进行解释。此外,如果能够了解这些效应,那么它们可以主动转化成生产优势,如较低的饲料转化率和较高的日增重。本综述的目的是简要总结当前非反刍动物生产中单一组分外源性蛋白酶应用技术的现状,并提出可以解释"额外蛋白"效应的机制。最后将讨论可提高外源性蛋白酶对动物生产性能产生有益作用的日粮/动物因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