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里的革命抑或革书斋的命——从布鲁姆到萨义德再到罗蒂的文学批评策略  

On Strategies of Literary Criticism: From Harold Bloom to Edward Said and Richard Rorty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徐晓军[1,2] 

机构地区:[1]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2]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出  处:《当代文坛》2018年第3期38-44,共7页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形态、成因、演变及评价的诗学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6JJD750009

摘  要:1970年代,面对美国占统治地位的新批评,哈罗德·布鲁姆提出强调互文的“影响理论”反对文本自足论。萨义德用重回历史空间的“世俗批评”替代清教徒式的新批评。两者同为反本质主义,前者强调文学史是后辈诗人在先驱诗人的影响下写作并与之争夺空间;后者强调文本不只是作者在书斋里的革命的产物,还与社会历史同构共振,并发挥着政治文化功能。罗蒂从哲学角度切入文学批评,在布鲁姆的经典批评和萨义德的文化政治批评之间游弋摇摆,用实用主义救赎、融通,各取所长。

关 键 词:文学批评 布鲁姆 萨义德 罗蒂 实用主义 

分 类 号:I06[文学—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