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对儒学教育的地方性适应——以宁波崇信义塾为例(1845—1867)  被引量:3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aries' Local Adaption to the Confucian Education——A Case Study on the Chongxin School in Ningbo(1845-186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力 Zhao Li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出  处:《近代史研究》2018年第3期87-103,161,共18页Modern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摘  要:1845年,美国长老会差会在宁波建立崇信义塾。最初通过儒学教育,传教士试图在学校的外国色彩和本土性之间寻求某种平衡。不过在传教士逐渐意识到宁波地方士人、儒学教义与一般民众之间存在若即若离的复杂关系后,他们将士人划入"无法教育"的一类,转而争取下层社会。与之相应,在19世纪50年代后,传教士开始逐渐调整办学思路,通过雇佣华人基督徒出任教师和引入罗马字注音系统,儒学教育在义塾中的地位逐渐下降,渐趋边缘。

关 键 词:长老会 美国传教士 宁波 崇信义塾 儒学教育 

分 类 号:B222[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97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