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神话:为什么语言不是本能》述介  

A review of The Language Myth: Why Language is not an Instinct by Vyvyan Evans,201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Vyvyan Evans(著) 李强[1] 

机构地区:[1]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市宝山区200444 [2]不详

出  处:《当代语言学》2018年第3期463-468,共6页Contemporary Linguistics

摘  要:20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在批判行为主义模式的背景下提出了“语言是人类心智能力的一部分,是人类的一项生物本能”这一观点(Chomsky 1959),自此以后,如何看待语言和思想心智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语言学、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热门研究话题。英国班戈大学语言学教授Vyvyan Evans于2014年撰写了《语言神话:为什么语言不是本能》一书,显然是直接针对Pinker(1994)的The Language Instinct(《语言本能》)。该书回顾了乔姆斯基、Pinker等人关于语言和心智的关系问题的看法,并结合人类进化学、发展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学科领域的知识对“语言是不是本能”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再探讨,在语言学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1.内容介绍第1章语言和心智的再思考作者在这一章对语言和心智的关系进行了总体回顾并阐明了自己的态度。20世纪50-60年代,“语言本能”理论开始兴起,强调语言生成的奥秘是因为人们大脑中存在一个由基因遗传所决定的特殊语法模块,称之为“普遍语法”,它决定了人们与生俱来、区别于其他物种的语言能力,进而导致了世界上的不同语言在深层平面上都共享一套语法规则。但是,“语言本能”论并没有足够的经验证据作为支撑和验证,与语言的实际现象之间存在诸多难以调和的矛盾,所以它是一个“神话”。真正的“现实”则是“语言使用”理论:语言既不是一项本能,也不是一种禀赋,不会伴随着婴儿的出生而自动出现;相反,获得语言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对于语言的实践和使用,从父母和周围打交道的人那里学习并拥有了语言表达和理解的能力。语言的产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不是基因突变的产物,而是人类生理演化和认知进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并在交流互动的社会文化模式的推动下成就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语言复杂性。一方面,�

关 键 词:《语言本能》 语言学 20世纪50-60年代 神话 Language 心智能力 CHOMSKY 发展心理学 

分 类 号:H0[语言文字—语言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