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涂小丽[1]
机构地区:[1]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剧影月报》2018年第1期30-31,共2页Drama and Film Journal
基 金: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元代咏史诗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SK03
摘 要:杨贵妃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上永远争论不休、抒写不完的人物形象。唐宋如此,元代亦如此。任中敏在《曲谐》中说:“自元以来,曲中播咏最盛者,有三大情史。(一)为普救西厢,(二)为天宝马嵬,(三)则豫章茶船也。”元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大一统王朝,在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与雅俗文学分流的背景下,元代文学中的杨贵妃形象呈现出多元丰富性。元代文人呈现给读者的杨贵妃形象中,最多的当然还是身居高位的后宫贵妃形象,文人对杨贵妃的看法也多承袭了唐宋以来那种爱恨交织的态度:一些文学作品中极力夸赞渲染杨贵妃之美貌,甚至对杨贵妃的遭遇充满了同情,认为她是宫廷斗争和政治需要的牺牲品;一些文学作品又对杨贵妃进行大肆批判,甚至毫不顾忌“为尊者讳”的儒家礼教传统。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