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 [2]中山大学哲学系及逻辑与认知研究所
出 处:《中国哲学史》2018年第3期122-129,共8页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基 金: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资助(13BWW011)
摘 要:自冯友兰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公孙龙在《白马论》中是否提出了抽象共相的问题便争论不休。陈汉生认为公孙龙无法在先秦哲学的唯名论背景中提出关于抽象共相的观点。虽然不少学者赞同冯友兰的观点,并提出了对之的辩护和修正,但却未能正面回应陈汉生的挑战。本文详细考察了陈汉生提出的质料名词假说及相关论点后认为,《白马论》的确表明了公孙龙对西方哲学所说的抽象属性或共相的认识。只是由于受到先秦语言理论的限制,公孙龙并没有用抽象的术语来刻画。《白马论》真正重要的哲学意义在于,公孙龙发现了语言和事物之间的特殊关系:语言(名)所对应的并不一定是具体事物,而可能是事物的组成部分(属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