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实观

作品数:60被引量:3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刘玉宇赵奎英马赛訾其伦杜文静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湘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贵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丁祖诒“拓荒者”与“教育家”的名实观论析
《西安翻译学院论坛》2021年第4期4-8,共5页高金星 
丁祖诒是我国民办教育备受瞩目的领军人物,被誉为我国当代“民办教育的拓荒者,杰出的教育家”。丁祖诒不仅创办并成就了西安翻译学院这一中国民办高校的知名品牌,而且首倡并切实践行的一系列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及其成功的创新实践经...
关键词:丁祖诒 拓荒者 教育家 民办教育发展 
《颜氏家训》名实观研究被引量:1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78-84,共7页谭智秀 张艳婉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儒家身心观的伦理之思”(16FZX028)。
名实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的重要问题,《颜氏家训》作为“古今家训之祖”,在思想史上地位显著,也对名实关系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针对当时社会存在的名不符实的现象,《颜氏家训》提出,名实是统一的,实定则名定。在此基础上,颜之推提出其...
关键词:《颜氏家训》   名实关系 名教 
谭嗣同的名实观辨正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34-38,共5页王向清 贾晓琼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湘学在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凝聚过程中的作用研究(17AZX007)。
谭嗣同提出名实观是为了突破过时的纲常名教对体现资本主义文化的名词、概念的禁锢。他的名实观体现在名词仅仅是人们对对象的随意命名、名词没有对应的实体。这种名实观没有搞清语词之名和概念之名的区别,基本上是错误的。为摆脱旧名...
关键词:谭嗣同 名实观 正名 破对待 变名符实 
名实与真实:探索“真实性”议题的本土话语分析框架被引量:5
《旅游学刊》2020年第3期50-61,共12页李菲 
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学科群建设专项经费(XKQZQN0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甘青川藏族口传文化汇典”(13&ZD138)共同资助。
随着"真实性"讨论在国内学术界的引入和持续升温,需要看到",真实性"的设问本质上表达了西方世界关于何为"真实"的主导观念及权威话语。在当代旅游研究中",真实性"概念被广泛用于分析从西方到非西方不同社会语境中的旅游现象,而其移用过...
关键词:真实性 名实观  旅游 真实化 
名实观视域下对《三国演义》劝说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
《文化学刊》2020年第2期199-202,共4页郭勤勤 
本研究梳理了中西方的名实观,指出其异同及成因,并以《三国演义》劝说言语行为文本为语料,分析名实观对"以言成事"层次产生的影响及效果。研究发现,《三国演义》中体现的名实观与儒家的正名观念相符,当劝说者与被劝说者持有相同的名实...
关键词:名实观 劝说言语行为 《三国演义》 语用分析 
论韩非子“名实观”对行政决策的借鉴意义
《信息周刊》2020年第3期0458-0459,共2页温若楠 虎龙 
韩非子的“名实观”作为其主要的政治主张之一,主要思想为“循名责实”和“形名参同”,即讲求用“名实相符”对事物进行评判。该思想对行政决策有较大的借鉴意义。根据韩非子的“名实观”思想,当前我国的行政决策存在形式主义严重和行...
关键词:行政决策 名实观 循名责实 韩非子 
孟子对先秦名实观发展的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12期41-42,共2页刘玉宇 
战国中后期的名实之辩是否,发端于孔子的“正名”学说,先秦哲学中伦理政治意义上的“正名”与语言逻辑意义上的“名实之辩”之间又有没有继承的关系,学界对这一问题始终未有定论。现代学者如牟宗三将“正名实”分为“春秋教”和“纯名...
关键词:名实之辩 智性 语言逻辑 先秦哲学 伦理政治 现代学者 仁义之道 牟宗三 
苏轼《后正统论》读后感
《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年第22期219-219,共1页王路佳 
正统论是比较重要的思想概念,尤其是在宋代被广为研究,并且进行了激烈讨论,各执一词,很多学者都对于正统论阐述了自己的理解。苏轼同样也针对正统论进行了研究,并且创造性地将名实观引入了正统论,具备较高思想价值。本文就在阅读《后正...
关键词:苏轼 《后正统论》 名实观 
孟子对先秦名实观发展的贡献
《现代哲学》2019年第3期141-147,共7页刘玉宇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近代以来美国学界对中国传统思想的诠释进程研究”(13BWW011)
学界一直视孔孟的“正名”理论与先秦时期的名实之辩为两种不相关的哲学体系。本文将孟子的语言观置于从孔子到荀子的整个先秦语言理论发展的脉络之中,探讨孟子对先秦名实观发展的贡献。有理由认为,尽管孟子没有对名实关系作出直接论述...
关键词:孟子 名实观 论辩术 
重论陈汉生“质料名词假说”与公孙龙《白马论》解释被引量:1
《中国哲学史》2018年第3期122-129,共8页刘玉宇 任远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资助(13BWW011)
自冯友兰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公孙龙在《白马论》中是否提出了抽象共相的问题便争论不休。陈汉生认为公孙龙无法在先秦哲学的唯名论背景中提出关于抽象共相的观点。虽然不少学者赞同冯友兰的观点,并提出了对之的辩护和修正,但却未能正面...
关键词:公孙龙 《白马论》 质料名词假说 部分整体说 名实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