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与蚕豆、荞麦间作对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16

Effects of potato intercropping with broad bean and buckwheat on soil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亚军[1,2,3] 李越[1,2] 马琨 何文寿[1] 

机构地区:[1]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宁夏银川750021 [2]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3]商丘市农林科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18年第21期79-83,共5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编号:201503120);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园区专项

摘  要:为揭示间作作物种间关系、探究间作栽培方式对土壤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利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分析手段,研究马铃薯与蚕豆、荞麦间作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马铃薯间作蚕豆后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而间作荞麦能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全氮和有机质含量;与单作马铃薯相比,马铃薯+蚕豆土壤磷酸酶、脲酶活性显著增加20. 00%、22. 05%;马铃薯+蚕豆、荞麦栽培增加了根际土壤细菌比例,降低了放线菌比例,间作荞麦土壤放线菌数量较单作相比显著下降36. 5%;间作栽培也降低了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改变了真菌生物量/细菌生物量以及革兰氏阳性菌生物量/革兰氏阴性菌生物量的值。多元分析表明,土壤中养分含量的变化与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说明马铃薯不同间作栽培模式提高了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酶活性,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

关 键 词:马铃薯 合理间作 蚕豆 荞麦 磷脂脂肪酸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数量 微生物群落结构 

分 类 号:S154[农业科学—土壤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