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飞[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 处:《哲学研究》2019年第2期80-89,共10页Philosophical Research
摘 要:本文试图从存在与生命的关系的角度重新解读柏拉图的对话《斐多》。《斐多》的主题是灵魂不朽,但这是在存在哲学和理念论的框架中来讨论的,因而苏格拉底将灵魂不朽等同于灵魂永远存在。对话中隐含了三个层次的存在:物理性存在、生命性存在、哲学性存在。苏格拉底的对话者可以从物理性存在上升到生命性存在,却无法上升到哲学性存在。而苏格拉底的次航即超越前两个层次,直接从哲学性存在的设定,俯瞰具体事物的存在,并把哲学性存在理解为真正的存在。但生命究竟是何种存在,《斐多》中仍然保留了相当大的模糊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15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