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贵港市市售双壳贝类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何德辉[1] 孔波力 何伟鹏 韦梅霞 陆汉明[1] 

机构地区:[1]贵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537100

出  处:《应用预防医学》2019年第1期54-56,共3页Applied Preventive Medicine

摘  要:目的了解市售双壳贝类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为预防双壳贝类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GB4789.7—2013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的方法对双壳贝类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定性和定量(MPN计数法)检测,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型分型并采用荧光PCR法测定其毒力基因(tdh、trh)。结果检测16种双壳贝类共160份样品,105份样品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65.6%,不同采样地点的样品检出率及副溶血性弧菌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439,P=0.247;F=0.480,P=0.886)。半年的检出率及副溶血性弧菌含量均高于上半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890,P=0.000;F=4.385,P=0.005)。不同品种双壳贝类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28,P=0.011),以北极螺、贵妃螺和马蹄螺的检出率较高,不同品种双壳贝类的副溶血性弧菌含量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3.114,P=0.000),以北极螺、生蚝及雪螺的含量较高。共分离出副溶血性弧菌105株,分属9个不同的O群,以O2群和O1群的菌株数最多,K型血清型有20种,以K28和KUT为优势型。检测到2株菌含trh基因,其血清型分别为O10:K18和O11:KUT。结论贵港市市售的双壳贝类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及含量均较高,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高风险食品,应加强对双壳贝类的监测。

关 键 词:副溶血性弧菌 双壳贝类 食源性疾病 

分 类 号:R378.3[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