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格分离到人格弥合:高校“文化场”建构的必要性探究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秦清芝[1] 任雪丽[1] 

机构地区:[1]淮海工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

出  处:《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年第5期54-58,共5页HEILONGJIANG EDUCATION:RESEARCH AND EVAL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基  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文化场’视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变革研究"(2016SJD710160)

摘  要:个别大学生在不同的场合呈现反差极为强烈的道德形象,主要是源于自身存在着两种分离和对立的人格,即体现主流价值观的"应我"的人格和体现自我价值观的"真我"的人格。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必须让"真我"的自我价值观和"应我"的主流价值观取得一致,以弥合人格分离,实现人格契合。要达到这一目标,不仅要将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还要创立时时处处体现主流价值观的文化环境,即文化场,实现以"场"育人。

关 键 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场 必要性 人格分离 

分 类 号:G640[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