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白话与“五四”时期新诗形式建构  被引量:8

Modern Vernacular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Poetry in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泽龙[1] Wang Zelong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艺研究》2019年第5期60-68,共9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批准号:16ZDA240)成果

摘  要:"五四"时期新诗形式的建构主要是通过诗歌语言变革的途径实现的。清末民初的科学思潮与西方现代诗歌为中国诗歌语言的变革提供了最适宜的历史语境,现代白话构成了新诗语言的基础,古代、近代白话诗歌是现代汉语诗歌的源头,欧化白话是影响现代白话的重要因素。现代汉语语义关系改变了传统诗歌的思维方式,现代诗歌对内在诗意的追求与事理表达的逻辑化呈现,形成了其以句为核心、注重句子之间关系的整体思维特征。现代白话的叙事性特征、现代虚词的大量入诗、人称代词与标点符号的普遍使用,重新建构了新诗的形式与趣味。

关 键 词:“五四”时期 现代白话 新诗形式 形式建构 现代汉语诗歌 诗歌语言 语言变革 现代诗歌 

分 类 号:I207.25[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