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形式

作品数:123被引量:9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熊辉王泽龙江锡铨吴思敬龙扬志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异响的葆有,或向古典归返——关于汉语新诗形式元素构成的辨识
《诗刊》2024年第8期166-175,共10页夏汉 
进入21世纪的汉语诗歌,本该是可以期待的:历经几代诗人的努力,新诗的现代特性业已形成,破除了古语僵硬的语法,诗的语言在口语融入书面语后有了某种程度上的灵动与密,诗体也拥有了基本的现代样貌。但不可否认的是,问题依然很多,有论者观...
关键词:汉语诗歌 发育不良 诗性特质 汉语新诗 诗的语言 归返 日常生活 现代性 
缘木求鱼“诗化学”
《文学自由谈》2024年第2期119-122,共4页陈仲义 
一次新诗形式研讨会上,坐在前排的敬文东忽然转头对我说:“你是诗界的科学主义者。”语气甚为笃定。我一时愣住,缓过神来:不敢当,不敢当。或许,是2013年出版的拙著《现代诗:语言张力论》,添了十几种图示什么的,才让人家以为自己与什么...
关键词:科幻小说 新诗形式 《铁道游击队》 叶永烈 现代诗 科普读物 化学分册 五十年代 
新诗形式的底线是什么?--兼与吴思敬先生商榷被引量:2
《南方文坛》2023年第3期134-136,143,共4页罗小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世纪诗歌对古典诗传统的再发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9BZW122。
对于新诗的形式,自新诗诞生伊始至今,不少诗人和诗论者的探讨聚讼纷纭而莫衷一是,迄今未有定论,更未能建构起一种得到广泛认可的诗歌形式。在众多思考新诗形式的学者中,吴思敬先生在《新诗形式的底线在哪里》一文中指出:“‘新诗的唯一...
关键词:吴思敬 诗歌形式 新诗形式 诗的形式 底线 学者 
在新诗分行的底线之上——吴思敬“分行说”再聚焦
《南方文坛》2023年第3期137-143,共7页王芳 
2022年11月12日,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新诗理论建设--吴思敬诗学思想研究”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们就吴思敬先生的诗歌批评、诗学研究及理论建构等进行了多方位的研讨和交流,同时对他近年来主持中国新诗及新诗理论发展史料文献整...
关键词:吴思敬 中国新诗 新诗理论 诗歌批评 诗学思想 诗学研究 新诗形式 参会论文 
新诗形式诗学建构的意识和方法——王泽龙《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诗歌》对新诗形式诗学的开掘
《黑龙江社会科学》2023年第2期115-120,共6页李志元 
如何系统科学地建构中国新诗的形式诗学,一直是百年新诗不容回避的重要理论课题,而现代汉语是研究新诗形式美学的原点。王泽龙的专著《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诗歌》较深入地发掘了现代汉语与现代诗歌形式建构的内在关联,解析了现代汉语白...
关键词:现代汉语 新诗 形式美学 传播接受 《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诗歌》 
自由新诗与格律新诗的争论及其解决
《鹿城学刊》2022年第3期12-17,共6页汤蕾 
自由新诗与格律新诗自发生以来就争论不断。自由与格律是相对的,也是并存的,如何进行诗体重建仍然需要不断的理论与创作实践探索。自由新诗与格律新诗在诗行排列、节奏音韵等形式方面各有优势与局限。百年来,自由新诗与格律新诗针对节...
关键词:自由新诗 格律新诗 争论 新诗形式 
1950年代卞之琳新诗格律理论探析被引量:1
《江汉学术》2022年第2期72-80,共9页李章斌 陈敬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百年新诗学案”(17JJD750002)。
在1950年代几次新诗形式大讨论的背景之下,卞之琳于1953年中国作协组织的讨论会上首次系统提出他的新诗格律理论,后以《哼唱型节奏(吟调)和说话型节奏(诵调)》为题发表于《作家通讯》。尽管卞之琳的新诗理论直至1980年代才渐臻成熟,但...
关键词:卞之琳 诗论 新格律体 新诗格律 新诗形式 
书面形式与新诗节奏被引量:2
《南方文坛》2022年第1期31-40,共10页李章斌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比较诗学视野下的中国新诗节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7CZW069。
一、书面形式与节奏及时间性新诗的写作以自由体为主,其书面形式是新诗形式研究中颇为棘手的问题,也是新诗节奏研究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其中涉及的很多问题在传统的"小学"(或语文学)研究中几乎不存在,是随着新诗的诞生才成为"问题"的,...
关键词:自由体 新诗形式 书面形式 语文学 时间性 旧诗 节奏 硬骨头 
诗歌形式与“时代语言”--谈何其芳的“现代格律诗”理论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10-15,共6页曾颖 李章斌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百年新诗学案”(17JJD750002)。
20世纪50年代,中国诗坛开展了关于诗歌形式的大讨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何其芳的“现代格律诗”理论。该理论认为,有必要基于现代汉语的特征,发展出一种区别于古典格律诗或民歌体的“现代格律诗”:节奏均齐,每行诗“顿”数相同,押韵规律,...
关键词:何其芳 现代格律诗 新诗形式讨论 
“外”与“内”:“现代性”症候下新诗形式的开放形态——评段从学著《中国新诗的形式与历史》被引量:1
《华夏文化论坛》2021年第2期118-124,共7页张敏 
胡适提出的"诗体大解放"一方面为现代诗人主体精神的发掘和新诗形式的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革新动力,另一方面以"白话"作为唯一标准的形式设计又使新诗长时间处于形式合法性的焦虑之中。段从学著作《中国新诗的形式与历史》以回到历史...
关键词:段从学 “现代性” 新诗形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