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费尚军[1,2]
机构地区:[1]南昌大学江右哲学研究中心 [2]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出 处:《学习与实践》2019年第5期124-130,共7页Study and Practic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ZX060);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ZX18104)
摘 要:在现代性的世俗化进程中,道德报偿的历时性嬗变在于,从世俗生活条件本身出发来确证应得报偿的正义和伦理秩序。在日常交往与公共交往关系的分离中,当差异化的人情原则呈现出扩展性的局限,新的伦理实存便产生了"作为一个公民"的道德需求和报偿观念。新的伦理秩序的建构,不仅需要诉诸基于平等的普遍尊重和反应性态度而孕育出主体性的精神气质,同时也需要寻求正当与善相契合的社会条件来消解报偿的不规则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3.23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