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和传承:《巴黎茶花女遗事》在中国的文学想象与社会建构  被引量:3

Recognition and Inheritance: The Literary Imagination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of La Dame Aux Camélias in Chin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汤哲声[1] TANG Zhe-sheng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  处:《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139-145,共7页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通俗文学价值评估、阅读调查及资料库建设”(项目编号:13&ZD120);“2018—2019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巴黎茶花女遗事》在中国的影响不仅是叙事和结构,还在于接受和传承。打动中国人的是言情故事的悲欢离合,更是男女之爱的悲剧中弥散出来的忏悔和牺牲。这是中国人从未感受过的宗教意识。裹夹着巨大的感情容量,这部小说恰逢其时地来到清末民初的中国,让中国的公民社会的构建从一开始带有了世俗性的特征。小说给正在谋求文学现代化的中国作家带来了摹本,无论是通俗文学作家还是新文学作家,在描述男女之爱的故事情节时,都在自觉与不自觉之中染上了《巴黎茶花女遗事》的色彩,留下了无法抹去的历史与记忆。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徐枕亚的《玉梨魂》和鲁迅的《伤逝》具有典型意义。

关 键 词:《巴黎茶花女遗事》 接受 传承 文学想象 社会构建 

分 类 号:I207.4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