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罗毓平
机构地区:[1]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新疆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15-22,共8页Social Sciences in Xinjiang
摘 要:文章分析了老子哲学中作为四大之一、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应当怎样取法于道,即取法于道的“自然”性,这也是老子哲学的中心问题。为解决此问题,老子创建的理论前提是关于天道和人道的区分与弥合之说;他把道的“自然”性转化为人类社会应有的“自然”性,即“无为”性,重点阐述了以伦理为主要内涵的“无为”思想,给予人以人生伦理和政治伦理安排。“自然”和“无为”本质上虽为同义词,却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其所指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别。老子哲学系统的基本进路是从“自然”到“无为”,老子哲学极力关注人的安身立命、社会的和谐问题。老子哲学这种建构方法对于今天的我们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