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伦日用”中的道德重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之展望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肖群忠[1] 杨建强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2]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119

出  处:《求索》2019年第4期64-71,共8页Seeker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传统美德的继承创新与实现中国梦研究”(项目编号:14AZD008)

摘  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伦理学取得了长足性的进步。一定的伦理学形态与话语方式总是与一定的道德观相联系的,西方哲学式的反思道德观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道德观,都是一定历史必然的产物。从中国传统注重“人伦日用”的文化角度诠释道德,关注民众的伦理生活,形成本土的诠释路径和话语方式,不仅有利于克服西方现代伦理学的困境,更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继承性发展,这将进一步完成伦理学的本土化和实践化,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的诠释路径、话语体系和理论形态的形成,增强文化自信。

关 键 词:中国特色 道德观 伦理学形态 

分 类 号:B82-0[哲学宗教—伦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