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2019年第8期188-192,共5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摘 要:基于信息加工心理学理论视角,威慑理论把威慑效能看作问题青少年封闭于大脑中的、脱离环境的对犯罪利弊理性权衡、比较、算计后的认知结果,忽视了外在情境对威慑效能生成的影响,这直接导致威慑理论认知视野陷入孤立性困境。在情境认知逐渐兴起并被广泛接纳的背景下,作为一种认知过程的犯罪利弊理性博弈自然不能忽视外在情境的制约和影响。在这种意义上,威慑理论基于情境认知理论视角实现从"孤立性"到"情境性"的认知视野转向是必须且可行的,而转向之后形成的新理论给青少年犯罪预防实践和理论研究描绘了一副崭新图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175.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