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形成模式的制度共性与差异  被引量:4

Institutional Commonness and Difference of High-skill Formation Patter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玉珠[1] Li Yuzhu

机构地区:[1]北京物资学院

出  处:《职教论坛》2019年第8期15-21,共7页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我国技能形成模式选择与制度构建研究”(编号:16YJC880040),主持人:李玉珠

摘  要:“高技能形成”是指一国的企业生产对技能依赖程度较高、企业员工技能水平较高、工资待遇相对较好这样一种状态。高技能形成模式包括德国社会合作模式、新加坡国家主导模式等。比较发现,两国高技能形成模式的演化均经历了“国家介入”的过程,其制度变迁中具有共同的关键行动者:政府、雇主、工会,其技能形成均具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技能供应内容与产业发展需求密切相关、技能评价均以技能水平认证为主、技能工人工资待遇有保障且能体现技能水平差异。这些共性支撑了两个国家的高技能形成模式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当然,二者也在技能评价证书形式、技能供应主体、合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借鉴国际经验,建构我国高技能形成制度,应重在学核心,而非形式。

关 键 词:技能形成 高技能形成模式 制度 

分 类 号:G710[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