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勇[1] Wang Yong
机构地区:[1]安徽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学评论》2019年第6期142-152,共11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六朝的《春秋》学与文学研究”(批准号19CZW016)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浮华”是汉魏间的重要观念,自东汉中期至曹魏中期,其意义中心发生了两次转移。东汉中期“浮华”主要牵涉今古文经学之争,汉末“浮华”则与士人的谈论有关,到了曹魏太和年间“浮华”又折射出汉儒旧学与魏晋新思潮的冲突与对立。然而,意义的偏转并不意味着断裂,意义转移具有内在理路的相通之处。从东汉中期直至曹魏太和,“浮华”背后的思想渐趋抽象,终而演进为魏晋玄学。汉魏间的“浮华”观念还折射出儒学对文学的抑制,从这些“浮华”之士的“论”体文,我们可以窥探出文学如何参与了思想的演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