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卫华[1] 张婷玉 Li Weihua;Zhang Tingyu
机构地区:[1]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9年第2期167-174,共8页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文心雕龙》范畴的符号学研究”(项目编号:18BZW00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隐喻有两个不同层次的含义,一是修辞学意义上的“微隐喻”,一是符号学意义上的“宏隐喻”。“微隐喻”指的是比喻或与比喻相关的一系列修辞格,“宏隐喻”则是人类语言乃至思维的本质。“微隐喻”和“宏隐喻”作为隐喻的两个不同层次的含义,引发了对文学的两种不同认识。立足于“微隐喻”的理论家,通常把广义的“隐喻”修辞当作诗之为诗、文学之为文学的根本特征。立足于“宏隐喻”的理论家则认为,隐喻是语言的本质,也是文学的本质,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不在于是否使用隐喻,而在于隐喻是作为“前景”还是作为“背景”来使用的。中国传统诗学中的“比兴”也具有和隐喻类似的双重内涵。这说明中西文心相通、诗心相通,西方文论同样可以成为当代中国文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