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出 处:《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11期146-146,共1页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摘 要: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笔者通过总结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构架由意识、知识、态度(包括尊重、开明、好奇与发现等)、动机(包括意图、需要和动力等)、认知、感情、心理调适、沟通技巧(包括言语和非言语)、技能、行为等构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可分为跨文化交际理论与跨文化交际实践。其中,理论应包括广义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态度、动机、认知、感情、心理调适等)和跨文化交际知识。跨文化交际实践包括具体实际沟通技巧、技能、行为等。其中,最关键、最基本、最基础的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知识理论部分,因为想要进行跨文化交际,必然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课堂上仅能做到很少一部分模拟跨文化交际实践。跨文化交际实践是大学生在以后具体的跨文化交际工作中才能得到真正实现的。对大学生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书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才是主要的,而它的知识理论部分应是跨文化教学(教师讲授)的主要内容。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语言基础教学内容,包括词汇量、语法、语义、语音、拼写的运用及听说、写作阅读、翻译等提升;第二,学习母语和非母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科技等学科知识;第三,学习母语和非母语国家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内容;第四,中西文化的比较、理解、沟通、学习和有效的交流等。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相互促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