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熹学术的工夫论倾向——以《论语》“为仁”诠释为中心  被引量:7

On Chu Hsi’ Kong-fu Tendancy in His Academic Research——Focusing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Being Humane (Wei-ren)” in The Analect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郭园兰[1] Guo Yuanlan

机构地区:[1]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道德文化研究中心

出  处:《中国哲学史》2019年第6期47-54,共8页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四书’学史”(编号13&ZD06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克己复礼为仁"在清代汉宋之争中成为争点,是儒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朱熹释"克己复礼为仁"之"为仁"为"谓之仁""是仁""见仁""到仁""至仁"等,其诠释"为仁"不是定义"仁",而是借"克己复礼"工夫指示"仁"之本体、境界。"克己复礼"是先前的工夫,是求"仁"之术,"仁"是后至的效果和目标,做了"克己复礼"工夫,"仁"自然水到渠成。透过这一诠释可以看到,朱熹重视工夫实践,反对空谈仁说,其学术具有明显的工夫论倾向。这种工夫论倾向,充分彰显了儒家学说的独特哲学价值,在世界哲学发展中可发挥重要作用,揭示这一倾向,对于平议汉宋之争亦不无裨益。

关 键 词:朱熹 工夫论倾向 “克己复礼为仁” 诠释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