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典籍《伤寒论》英译历程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29

Retrospectives and Thinking on English Translation Course of Shanghanlu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骥[1] 何姗 唐路[3] CHEN Ji;HE Shan;TANG Lu

机构地区:[1]成都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成都611137 [2]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成都611137 [3]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杭州310053

出  处:《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年第11期1400-1403,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基  金:全国外语科研教学课题(No.2016SC0003A);四川省社科规划“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和发展”专项课题(No.SC17WY010);四川省外语文学研究中心课题(No.SCWY18-11)

摘  要:中医典籍的英译,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中叶。1735年,杜赫德编著法语版的《中华帝国全志》,被称为18世纪欧洲汉学的“三大名著”之一,是西方了解中国和中医学的重要文献。1738年,出版商“凯夫”英译该书,题名《中华帝国及华属鞑靼全志》,此书中医学相关内容包含脉理、药物、医方、卫生四部分,涵盖高阳生的《脉诀》、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及一部不知名的道家养生著作等3部中医典籍,是最早出版的中医典籍英译之作[1]。

关 键 词:中医典籍 道家养生 脉诀 《本草纲目》 中华帝国 中医学 《伤寒论》英译 欧洲汉学 

分 类 号:R[医药卫生]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