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樊钊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中国哲学年鉴》2016年第1期339-339,共1页Chinese Philosophical Almanac
摘 要:目前,学界许多学者对康德“理性指导行动”的观念并不赞同,并宣称要取消康德伦理学中的形而上学部分。在作者看来,对康德解读的争议性恰恰反映了康德哲学本身的复杂性和厚度,康德不仅要安置旧有的宗教权威,同时又要在新生的自然科学中寻求平衡。因此,只有将康德哲学当作有机的整体,才能更好地理解康德工作的意义。全书分为3个部分。第1部分探讨了理性批判的哲学,并澄清了批判哲学所面对的主要问题、批判哲学的基本出发点、批判哲学的根本目标和批判哲学的各个构成环节。第2部分转向了实践理性和兴趣问题。作者认为,康德关于理性兴趣概念的探讨,为我们深入批判哲学体系(尤其是实践理性)提供了一条独特的路径。第3部分讨论了宗教、历史和政治,这是康德哲学的落脚点,也是其对实践理性考察的自然结果。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