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郑默含 ZHENG Mohan
机构地区:[1]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9年第5期45-51,共7页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Shengli Oilfield
摘 要:荀子的人性学说,是作为礼义制度存在的基础提出来的,是荀子整个思想理论体系的基石。荀子以“性伪之分”作为性恶论的理论前提,明确对“性”的界定,又通过多种论证方式证明“人之性恶”的核心命题,提出“化性起伪”这条可以使人由恶向善的道德修养之路,并基于性恶论的人性预设说明了隆礼重法的必要性。尽管性恶论在结构方面有些许漏洞,但它仍具有存在的价值合理性,并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启示作用。对荀子的性恶论进行全面的解析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性恶论存在的价值合理性及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这有利于我们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继承与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